Topic:關鍵時刻 關鍵佈局 關鍵轉變
講者:經建會 劉憶如 主任委員
關鍵時刻
為何現在是個關鍵的時刻呢?因為世界面臨相同的危機,這危機影響到每個國家。但是,危機即是轉機,誰能作對的決策,即為未來的領先者。
所謂的危機有那些呢?
1.
擁有最大權力的歐美二次衰退
2.
氣候變遷
3.
人口結構改變
4.
區域整合
擁有最大權力的歐美二次衰退
在2001年時,世界面臨經濟衰退,當正規工具調降利率無用之後,各國紛紛下了一帖猛藥就是印鈔票(QE)。印鈔票的意思是每一個廠商生活在孤島上,有一天晚上政府開了直升機來撒鈔票,廠商隔天醒來發現錢變多了,就以為需求增加了,也就刺激廠商生產產品;消費者發現錢變多也就刺激花費了。這都是建基於資訊的不平等上,也就是生活在孤島上,印鈔票才會有用。然而,猛藥無法一下再下,效果會漸漸的打折扣,因為人會變聰明,發現其實需求並沒有增加。然而,這帖猛藥的副作用在於錢會變薄,也就是通貨膨脹。
當然,下了藥之後,調養好體質,就不能持續用藥了。關鍵也在於此,如何好好地收回這帖藥,盡量不影響好不容易復甦的景氣。但是,歐美在還來不及收藥的時候,第二次衰退來臨了。
氣候變遷
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氣候的改變,且有限資源石油、煤快速的消耗,勢必發展環保的新能源「綠能產業」。
人口結構改變
戰後嬰兒潮的一代漸漸的邁入了老年,再加上醫療科技的發達,人類壽命將會越來越長。這個趨勢各國都看見了,那如何應用趨勢下的商機「生物科技產業的發展」就是看各國的功力了。
關鍵布局
看到了時機,那台灣該如何因應呢?
經濟發展的生態鏈「投資→就業→薪資→消費」。經濟的持續成長,關鍵在於如何維持「投資→就業→薪資→消費」的鏈結。其中,「投資」及「消費」為經濟發展的推動力。消費又分為出口及內需。
1.
鏈結當中的第一環
「全球招商」---發展投資
在台灣和大陸簽訂ECFA後,很大的一個益處是台灣釋出一個強烈的訊息:台灣和大陸之間的發展穩定,外商不必害怕投資台灣。因為投資者投資與否的一大因素是國家的穩定性,所以,台灣目前的全球招商來台投資有很好的反應。
「產業有家,家有產業」
有了資金,也就要開始發展實際發展產業了。「產業有家,家有產業」的概念在於實地考察台灣的各縣市,訂定符合發展的特色展業。這樣可以將和企業連結的窗口統一,再者,可以產生區域聚集經濟的效果。
2.
接下來如何發展到消費最後一環
關鍵轉型---內需出口雙引擎
經濟成長不能依賴出口、出口不依賴歐美
台灣的經濟成長主要來源是出口,但是出口和大眾沒有直接感覺。廠商重視出口就會在全球佈局,導致外國的就業機會上升,也就是外國的成長。台灣的大眾並不會感覺到經濟成長,因為大眾只會感受到消費力的變化,也就是買東西時的價格及錢的大小變化,出口和大眾的生活較無關。
增加內需→新興市場亞洲 market at Asian
內需的增加,也就是消費力的增加。台灣那麼小,如何增加內需?這裡的內需指的是亞洲市場。亞洲是一個很有發展潛力的地方。亞洲將會成為世界的主要舞台。
以下是我的想法
發展與代價
這場演講,讓我知道了以一個經濟學家的角度如何看待社會。從數據化的分析台灣的總體經濟時,並追求總體的經濟發展極大化時,所看到的一定是未來有高收益及高附加價值的產業。資源的投注也就會在此類產業的發展。
然而,若以一個社會學家的角度來看。追求總體時,個體之間的差異就被抹滅了。像是弱勢族群的利益發展並不會列入考慮,往往還會因為總體的發展而列入犧牲的名單。像是原住民族群的土地雖有法規保護,卻仍然會被大財團收購利用。這就是經濟發展造成環境改變的代價,而這中間的平衡點就有待討論了。
ECFA的簽訂真的好嗎?
當然,ECFA釋出的訊息的確給台灣的投資環境帶來加分效果。然而,就其他層面來說,獲利該如何維持呢?ECFA已成事實,所以該思考的是如何面對與大陸的競爭。
看見趨勢,持續發展,但是成果呢?---生科產業
就我所知,學生科的學生普遍認為未來僅有兩條路,第一條為繼續念生科研究所未來成為研究人員或教授,第二條為轉行,而轉行的比例超過六成。沒有人認為可以在「生科產業」找到工作。
人口老化相對應的也就是生科產業的商機,事實是如此,趨勢也是如此。政府在此著力也以十年多了,然而,台灣的「生技產業」發展仍然是很不成熟的。我可以明顯的察覺到產業和學術間的連結還是很薄弱的。
問了劉憶如主委,她誠實的很殘酷說確實現在生技產業還不成熟。讓我不禁想,趨勢是這樣但是台灣適合發展這個產業嗎?十多年發展一個產業卻還不成熟,這是有投資效益的嗎?又或者,這是另一個轉機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