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30日 星期六

寒夜三部曲 two

寒夜三部曲讀後探討

李喬在荒村的結語中,對於台灣抗日團體相互對立,自亂陣容,最後走向滅亡的結局,深感遺憾並疑惑為何如此。請從政治學或社會學的角度提出解釋。

依時間軸來看,可知日本政策以及台灣相對的反應。如下圖,上方為日本政府,下方為台灣反應。我會著重於分析中後期的變化,探討為何文化抗爭會走向滅亡。




  • 以政治學的角度來看
      日本政府殖民台灣一貫的主要目的為經濟上的最大獲益,為此,政策會因台灣的社會環境改變而改變,以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日本政府的政治態度,從只重視有形的警察制度,轉為有形的警察制度和無形的思想教育併重的同化政治。是因為人民的抗爭會消耗生產力,因此,日本政府想建立心理層面上的統治,例如劉阿漢和劉明鼎的於心理思想上有的差別,這就是日本政府塑造出來的成果。

       讓人民由心底信服日本,也就不會有抵抗日本的行為產生。而這,造成台灣人的文化抗爭活動的最終會走向思想對立,自亂陣容,然後滅亡。日本政府製造出一種假象,台灣民眾可以自由活動以及思考,然而,所有的資訊來源無非透過日本政府傳遞,所有的活動日本政府都了然於胸。也就是說,藉由掌握所有的外在環境,日本政府其實控制了人民的思想。

      劉明鼎一代的思想因此受到很大的衝擊。他們和劉阿漢一代的人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們完全沒有經歷過中國的文化,對於中國文化和傳統的認同來自於父親輩的所作所為。屬於劉阿漢等人的下一代就會走向比較偏激的方向,因為他們看盡了父親輩的努力以及付出的代價,然而,成效並不是很明顯,害怕著自己努力了一輩子結果還是這樣。所以,思想會越來越傾向於大破然後大立也就走向激進派的左派。而這種偏激的思想,使的上下兩代出現了裂縫,導致文化抗爭的分裂。

      屬於其他屈服於日本的人,三角仔、消極不反抗的人或者是只為了生存考量反抗而沒有思想上反抗的人,他們所帶出的下一代就沒有一個中心思想支持他們做一些會危及他們生命安全的反抗活動。所以,參與文化抗爭的人也就持續下降。又因為文化抗爭作法激進,越來越難說服這些人相信這些理念,認同的人也就越來越少,整個台灣的心就無法團結抵抗外敵了。

      在一個文化抗爭的組織裡,上一代的人逐漸凋零,被日本政府殺死,或者是老死。遺留下來的幾個有經驗的老人,和下一代的人理念不合,也無法將經驗傳承。導致一個組織必須去從新定位並且嘗試。而下一代願意注入心血的人們也減少了,又是走激進的左派,人員的死傷一定很嚴重。在這種情況下,無疑的是文化抗爭在做最後的掙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